你覺得感情最重要的是甚麼?

長期於幫助流浪貓 流浪犬等的朋友 提出你的貢獻證明 老師也直接免費告訴你的問題當下能如何處理 謝謝你們 辛苦了
以下有些心得 真的是這幾年來諮詢切身之痛的心得 大家可以參考 以後不管是跟誰 一個禮拜記得來看一次好好提醒自己 工作 真的是最不重要的人生抉擇 大家可以留言詢問 討論 簡單的問題老師會回 或是其他朋友可以大家也可以互相詢問 互相幫助 別人需要的 可能你有解決辦法
老師還是不太喜歡伸手牌的 想要免費的 所以你做些善事 捐錢(對象會比較指定為流浪貓狗) 老師會盡量幫忙 也希望幫忙的朋友可以以對方是否為流浪貓狗做些貢獻 或是伸手牌而已來考量幫忙多少 畢竟天助自助者 不是天助免費者

關於事業,工作
你的另一半永遠比你的事業 工作重要
問問自己有了很多錢之後 你是要跟誰花
如果你因為工作 事業上的事情跟他吵了 代表你的工作量太多了 你要趕快減少 不要再拿感情來賭了
愛要及時 未來什麼的都是假的 把今天過好 然後每一天繼續都這樣好下去 就是好的未來 未來 從今天開始

關於相處

每一天 請最優先排出時間來(不是剩下的時間) 陪伴你的另一半 他需要 其實你更需要
他可能只是無法完整表達他的情緒 你一定要有耐心去讓他慢慢說
如果他不願意說 請不要逼他
如果他怕跟你說 那是因為你給他安全感不夠 而不是怪他不說
不要鬧彆扭就不告訴他你愛他 你有多想他
你的關心要說出來 即使他不領情(能讓愛情久一點 三八點又如何?)
不要用朋友教你的心計(心計帶來更多心計 愛與包容則帶來更多的愛與包容)

關於家人
要開始顧到他的家人 你不是只是跟他在談戀愛 他的家人你也應該要好好照顧好他們的心情...與擔心...疑慮
若是對方家長對你有任何誤會 成見 不要怕 不管幾次 都要試著去化解
我們原本都是自我的人 凡事只能從自己的角度來看事物 直到有天你發現到這個世界不是你最重要 於是 你會看懂了很多原本看不懂的人事物

試著去理解對方感受 有些事情 他會同意只是因為他很愛你所以順著你 但你可能沒想過他可能因為很愛你所以勉強了自己 你應該也為他想想這一點
如果有不滿 不高興 不公平 你要做的是將你的心聲全部表達說出來 請相信對方! 他其實會願意聽的 他也很願意為你做平衡 心甘情願的
千萬不要有他應該懂我 真的要盡量說出來一些(到廟裡拜拜你是不是也要報上資訊 因為越詳盡對你所求的才越好對嗎?)
如果不知道該怎麼辦可以直接多問問對方: 請你告訴我 我該怎麼做
我們都以為自己想的都是為了對方好 殊不知對對方來說卻是最殘酷 最傷害的 所以還是溝通 溝通 在溝通一下
成功只不過是多努力一次 好的感情也是再多溝通了那麼一次
溝通不是有表達就好 不是說了就好 我認為有三個層次...讓對方聽懂 讓對方了解你的心意 讓對方心甘情願樂意接受(即使是老師大部分的時候連第一階段都沒做好)
我們都很愚蠢 暗示或是試探性的那些絕對都不是答案
看看自己與家人的關係 問問朋友 是不是自己變的偏執了
為他好的事情 要跟他好好商量 談談 真的不要自己主觀決定認為這樣是對他好
人生很漫長 你得一直 不斷的 去理解他 一起經營感情 一起成長 一起解決問題(請多給這樣的人多些機會吧...)
追到手以後 就算結了婚 你也要一直去經營彼此的感情
對方如果有你受不了的地方 請冷靜下來後 去判斷是不是故意的 好好去說 慢慢談 我們自己一定也有很多改不太掉的癖好
兩個人在一起並不容易 請要當作永遠追求她 永遠攜手度過 學習爭吵 學習走過

關於吵架 争吵
我們都會做錯事 做錯事就去道歉 是你的自尊重要 還是他重要?
不可含怒到日落 在氣 隔天起床當作沒事吧! 去抱抱他 給他一個開心的微笑 抱著他就好
如果你們同一件事吵了三次 請務必從自己可以解決的角度來解決這件事情(問問你自己到底愛不愛她 愛! 就改變自己就好 不要再去要求對方了... 我想對方真的不是故意的)
別吵了 如果明天他死了 你今生再也見不到他了 那些事情還重要嗎
他贏才是你贏 你贏你就輸了
邏輯永遠是對的 但愛情卻是講心情 情緒的
我知道你生氣也是因為你在乎他 但他生氣時 你忍心她傷了身子嗎?
永遠不要用你的思維 邏輯 來解讀他
他都不是故意的 你為他好 所以他也都是為你好 請用正向的方向去解讀
別氣了 別講道理
未完待續
全文點此

挽回感情挽回成功經驗-50歲你將變成什麼樣的人?想過什麼樣的日子?

10歲的時候,希望快點長大,可以談戀愛,可以騎車兜風不被碎碎唸;
20歲過後,希望快點賺到人生第一個100萬,最好在30歲左右擁有一間小套房,40歲之前當上CEO。
人生似乎就是這樣,在不斷縮短的跑道上,在注定變老的節奏中,眼看著歲月如沙漏,少年時期等待暑假到來的日子可能只有一個禮拜,卻像十年那麼久;而30歲過後的十年,卻又像一年那麼短。
尤其離開校園、成為上班族之後,時間座標不再由學期與寒暑假切割,而是由年資與經歷計量,感覺上,蒼老的速度來得既凶猛又無情。
職場前十年,工作狂熱與升遷誘因或許讓人卯起來衝刺,接下來的十年,有人收割,有人反芻,也有人重新起步。當工作不再只是收入與成就感的唯一宿主,生命除了打卡、升官、業績、進度、紅利之外,是不是還有什麼夢想,等著你去闖一闖呢?
最近,很多人都在談論一部電影,「The Day After Tomorrow」,對於未來,也就是明天過後,雖然有諸多不確定,但有些事,總可以提前想想的。
我很喜歡看詹怡宜製作主持的「一步一腳印」,之前,我曾經讀過一篇報導,敘述詹怡宜製作這個節目的動機,她曾經有機會成為許多記者羨慕的晚間新聞主播,也曾經在收視率與理想之間掙扎,最後她選擇卸下螢幕前的濃妝,換下套裝與高跟鞋,跟著一群喜愛鐵道的高中生搭普通車探訪東部最接近太平洋的小站;或蹲在田間跟一個執著將草莓移民到東部的阿伯談論箇中酸甜滋味。

某集節目介紹兩個奇特的人,一位從平面媒體攝影記者退休、現在是領有國際執照的專業爬樹人,他在樹上觀察鳥類棲息,觀察樹木紋路,也協助遲緩兒透過爬樹的訓練,增加他們的自信心;另一位則是老鷹守護者,他不看電視,長年赤腳不穿鞋,講起基隆地區的老鷹,目光炯炯有神,撰寫專業生態記錄報告,是他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日子過得清貧卻自在。
爬樹人在正規職場退休之前,就已經盤算好出國接受訓練的計畫,而老鷹職人也早就決定把觀察自然與鳥禽當成終身志業。不曉得是不是節目刻意安排,這兩個離開職場之後,反倒走進人生的「特殊人物」,恰好都過了50歲。
當我們以為那些被媒體吹捧的菁英新貴才是楷模時,卻忽略了這些在島嶼生活、「安靜,卻幸福的窮人」,其實才令人羨慕,於是我開始思索,50歲以後,要變成什麼樣的人。
許多人在職場環境中,也許像詹怡宜一樣,曾經有機會坐在同儕羨慕的位置上,很拚,很辛苦,在業績或收視率的數字間搏命。職場前二十年,或許要成家,要養小孩,要付貸款,工作是保障,也是飯碗,不是率性就可捨棄。可是,二十年過後,早婚的人,小孩也許成年,不婚的人,手頭積蓄可能不差,至於晚婚的人,養兒育女的擔子雖然還未卸下,但職場人力汰換的齒輪可能在幾步之隔的身後頻頻追趕,除非你是張忠謀、王永慶、或是許文龍,否則多數人在50歲前後,大都面臨一個問題,就是職場角色轉型。
50歲其實還很年輕,但無形中就是一道殘酷的門檻,倘若在這之前跨進領導核心,就是菁英,在這之後還在中下階層浮沈,很容易就遭到後輩排擠,成為怪物。許多人因此感覺失落,總是拿過去的光輝歷史當成嘴邊反覆憑弔的素材,不知不覺,成為自怨自艾的白頭宮女。
可是,越來越多人懂得在這個微妙的渡口,替自己的人生轉個彎,遠離高速折舊的場域,做開心的事情,不必過度動腦,不必心力交瘁,夠溫飽就好。
也就是說,很多人在公司強迫他們退休之前,就打算好怎樣將公司fire掉了。
有個45歲的朋友,寫了將近二十年的會計程式,腦汁都快搾光了,她說,50歲以後,她要去住家附近的生鮮超市當收銀員,那些抓程式bug、聽user抱怨的日子,她是怎麼都不願意繼續了。
另一個剛過39歲生日的朋友,長久在廣告界賣命,他已經看好故鄉大溪一片地,打算50歲過後,在那裡開闢一處昆蟲復育博物館。
而不到40歲就接下外商公司財務長的朋友,早就決定50歲以後,當一個專業國家公園嚮導,那是他一直以來的夢想。
我居住的社區,有一位笑口常開的管理員,他曾經是一家中型成衣廠的負責人,收入最多的時候,都在跟不斷到期的支票賽跑,50歲過後,他結束工廠,脫掉西裝,應徵管理員,收信、澆花、看門兼打屁,事業雖然結束,但人生仍舊繼續。
就好像「一步一腳印」報導中的爬樹人與老鷹守護者一樣,從企業體退場的人,頭銜、薪資、配車、休假、分紅,可能不是成就感的來源,清楚自己想做的事情,似乎比較重要。
也許你才25歲,也許剛過36,以為50歲以後的人生,還很遠。但是想想看,農曆新年是不是剛過,可是下一個春節,很快就來了,50歲,其實不用等太久。
 50歲!你即將變成什麼樣的人?想過什麼樣的日子?
有空,不妨想想吧!